我最近在浏览手机的时候发现饮食类的养生误区特别多,所以今天我跟大家聊聊一些广为流传的养生饮食误区。

第一个误区:每天至少要喝八杯水
相信一定很多人都听过这句话,其实大多数人对这句话有误解,这句话的意思是让身体每天摄入足量的水分,但我们每天摄入水分并不是只靠喝水,在平时吃的食物里边也会含有水分,如果你又是吃水果又是喝汤再喝八杯水就可能摄入水量过多导致频繁的去上厕。

我们每天吃的米饭含水量达到了60%,蔬菜水果的含水量一般都超过了70%,即便一天你只吃500克的果蔬也能获得300到400毫升的水分,再加上日常饮食讲究的就是干稀搭配,从三餐食物当中获得了1000到2000毫升的水分并不困难,所以千万不要盲目跟风,如果你的膀胱有毛病更不要这样做。

人体有近20%的水分是通过食物摄入的,假如你每隔八小时就跑一趟厕这个尿液的颜色就会比较淡,说明摄入的水分其实已经足够,健康的肾脏在正常状态下每小时可以排出800到1000毫升的水,所以在这个程度内摄入水分肾脏就不会感觉到有压力。

水喝多了还会造成水肿,排尿增多等等的症状,尤其是患有心脏不好肾功能不全的人,就会加重你全身水肿的症状,严重的还会导致心肾功能衰竭的发生。如果在短时间内突然饮用巨量的水,肾脏来不及排出,这些多余的水就会大量的进入细胞导致低钠血症,出现乏力、腹胀、还有心律失常等状况。

“一个人的身体,决不是个人的,要把它看作是社会的宝贵财富。凡是有志为社会出力,为国家成大事的青年,一定要十分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徐特立”
第二个误区 :喝汤就能大补

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每次家里熬了鸡汤鱼汤的时候,家里的长辈或者朋友都会劝你多喝点汤,即使是不吃肉也没有关系,营养多喝汤营养都在汤里,其实这个观念是错的,鸡汤鱼汤主要成分是水,并且含有一些可溶性物质比方说嘌呤,汤里面不可溶性物质非常少只有一点脂肪飘在汤的表面,其余的没法进入汤里。

那无论是鸡汤、肉汤还是鱼汤,汤的蛋白质含量远远不及肉的本身,肉类是肌肉纤维构成的,只有少量物质能进入汤当中,大部分的肌纤维成分很难溶解出来,这也包括骨头汤。
骨头汤中的钙、铁元素属于不溶性的成分,所以煲汤不可能把钙和铁溶出来,只有钾元素这种易溶的成分能进入到汤中,所以骨头汤并不能补钙,喝汤不但不能像大家以为的那样补身体还会造成一些危害。

一个成年人每天的盐摄入量最好不要超过六克,可喝汤就容易超标。喝汤不知不觉就喝好几碗下肚,汤里溶解的盐分也随之被喝了进去,盐份摄入过多就很容易造成我们身体的一些不适等,并而还会加重肾脏的负担,损害肾脏功能。

汤中含有很多嘌呤,嘌呤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物质,摄入到人体之后就会氧化成尿酸,尿酸过高就会导致人产生痛风。
嘌呤含量高的食物包括各种各样的肉类、动物的肝脏和海鲜等,嘌呤非常容易溶于水,煲汤的时候煲得越久溶解在汤水里的嘌呤就越多,当大口大口地喝汤时就等于大口大口地喝嘌呤。嘌呤到了肚子里变成尿酸,过高的尿酸很容易让人产生痛风。

大家普遍的认为喝奶白色的汤最好,但你真的知道奶白色的汤到底是什么原因才变成奶白色的吗?
奶白色其实就是脂肪或者说是油,当摄入脂肪过多的时就会使人体的血脂升高造成动脉硬化,导致一系列的心脑血管不健康,比方说血压高等等。
第三个误区:养生就是要多吃补药,吃越多越好

这种广泛性的误解来源于对中医的不完全认识,中医学理论当中分气血阴阳还有五脏虚实等,当人们的思维停留在从前,生活条件低下食品匮乏的时代,总会认为身体的不适就是因为亏虚,养生调理就是吃各种各样的补药,再加上现在电视广告的宣传更加让人们潜移默化地加深了这种错误的观念。

根据不同体质需要选择适合个人的养生方法,比方说湿气比较重那就应该选用清热化湿的中药,肝气郁结的患者要选用疏肝理气的中药来调理身体。许多人认为只有老年人才需要找中医调理,其实现在年轻人的压力要比老年人大多了,据统计大约有70%的人都处于亚健康状,有近八成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忧郁、焦虑、烦躁、容易疲劳等症状。

这样的症状长期以往不可避免会出现五脏精气损耗,或者是气血阴阳失调导致正气不足,出现肝郁脾虚、肝阳上亢、气虚血瘀等,这样容易引发血压高,血糖高等,所以说养生要趁早。

温馨提示:综上所述,其实有些养生的小常识,并不是在帮助我们健康,有些时候还会危害身体健康,所以我们要健康养生理性的去养生,根据不同体质选择适合我们个人的养生方法,一定不要盲目跟风。

今天就分享到这里了,我们明天再见吧,如果各位小伙伴喜欢我的话,可以点个关注再走,我每天都会更新的哦!